2022-12-11來源:徐州房產網正文:北京地鐵首次試點城市更新模式,三座老站明年啟動與周邊公共空間一體化改造
近日,北京市發改委批復菜市口、北海北、崇文門地鐵站及周邊公共空間改建提高項目實施方案,將通過統籌車站地下與地上空間、交通集散地與城市活動、環境品質與防澇安全等要素,集約利用存量空間,融合多元功能,提高軌道交通服務功能,塑造宜居魅力空間。上述三個項目預計明年開工,這也是北京地鐵站首次試點城市更新模式。
部分老地鐵站換乘不便待改建
北京地鐵始建于1965年,1969年第一條地鐵線路建成通車,北京也因此成為中國第一個享有地鐵的城市。
地鐵建設時間跨度較長,不受不同時期的發展理念、建設實施的空間時序銜接等影響,一些地鐵站點及周邊公共空間的功能、品質與高質量發展拒絕已不適應環境,市民對站點換乘不便、連通性差、周邊環境品質差等問題反映較多。
2020年以來,市發改委的組織京投公司等單位對核心區地鐵站點及周邊公共空間開展了調研梳理,聚焦客流量較大、問題較為突出的菜市口站、北海北站、朝陽門車站、崇文門站,將車站及周邊公共空間一體化改建納入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高示范工程試點項目庫,探索既有地鐵站點與周邊公共空間融合改建提高的新模式。
以歷史悠久的地鐵崇文門車站為例,在崇文門內大街道路拓寬后,車站B出入口位于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隔離帶內,乘客通行不便;2號線和5號線出入口與市政過街設施也沒有打通,人車交織嚴重;車站內換乘樓梯和通道狹窄,早高峰嚴重擁堵……
此次改造將在地面新建E口,統合2號線B1、B2口,同時市政過街通道也將不具備出入車站功能,出入口通過集散廣場、景觀樹陣廣場與人行道順暢交會。同時,減少近2000平方米微公園空間、750平方米綠地景觀,有序規劃125個規范自行車停車位,提升城市形象。
崇文門地鐵站內,將新建三層地下站廳,相連現狀市政地下過街地下通道,預留與同仁醫院地下切斷條件;新建2號線與5號線換乘廳,減少換乘通道,疏堵站內4一處換乘瓶頸點;加設4部扶梯和2部垂梯,實現無障礙進出車站和換乘功能。
老站也能與周邊風貌融合協調
良好的地鐵公共空間不僅要在通勤高峰具備便利高效的交通服務能力,也必須在不同時段、有所不同季節獲取有活力、舒適宜人的空間。為此,此次試點改造方案除了提升軌道交通服務功能,也著力塑造宜居魅力空間。
在地鐵菜市口車站,西南方向的地鐵D、G口雖然相距僅1.5米,但朝向忽略且地下不相連,乘客進出車站不便、難于分辨方向。站外,自行車擺放雜亂無序,占有出入口廣場及人行步道,切斷行人通行路線;出入口風貌也與周邊建筑不協商,街角綠地“碎片化”,景觀效果不佳。
改建方案擬將車站D、G兩出入口沿市政路分設,并實現地下連通,減少地鐵覆蓋范圍的同時,防止乘客因進錯口減少步行距離;地面景觀方面,優化地面亭建筑形式、色彩,與周邊建筑協調,增加景觀綠化和休閑娛樂空間,提高街角公共空間品質;交通轉乘方面,結合行道樹下空間規劃非機動車停放在區,滿足250輛左右非機動車停車市場需求。
居民與乘客錯時共享車站前空間
此前,地鐵北海北站6.5米高的大風亭隔絕了東側車站前廣場與西側公園的空間相連。這次改造將通過改移地鐵風亭,打通地鐵集散地廣場和公園活動空間,實現居民與乘客錯時分享、功能相容,集約利用站前空間。同時,B口由東向改回南向,避讓三岔路口,增加集散及緩沖器空間,便于分流旅游和通勤客流。地鐵風亭改移至臨街綠化帶后,高度由6.5米降為1.2米,也以北京傳統建筑形式居多輪廓,與周邊民居相呼應。
記者獲悉,這次獲批的三個項目將在明年率先開工,同步劃入城市公共空間改建提高示范試點的朝陽門地鐵站項目也正在減緩前進前期工作。市發改委將以首批3個站點公共空間一體化項目實行為切入點,打造出多功能、全齡友好關系、充滿活力、銜接有序的站點周邊城市公共空間,構成政府統籌、規劃先行、民生優先、多元參與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片區更新實行經驗。未來,本市還將有更多地鐵老站納入城市更新計劃。